作者:Haotian
近期,二级市场部分新币价格集体回落,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对当前「先叙事、再融资、后TGE」的VC工业化造币路径的深刻质疑。值得深思的是,为何散户更愿意参与链上高风险的PVP阴谋币博弈,却对VC背书的新币敬而远之?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:
1)首先,不可否认的是,上一轮由VC主导的行业创新驱动模式已逐渐演变为一套「融资、发币、推出」的工业化流水线。一段时间以来,华丽的***叙事、顶级投资机构的豪华阵容、看似光鲜的巨额融资数字以及天王级撸毛预期,成为了流动性收割的利器,严重透支了市场的信任。
虽然不能以偏概全,但当大量难以兑现承诺且缺乏财富效应的项目涌入市场时,市场对其产生了非理性偏见,甚至将许多项目一概视为「VC骗局」。
2)VC币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定价机制。在多轮融资后,TGE时的估值往往被层层抬高,导致两个必然结果:一是散户买入成本过高;二是早期投资者有强烈的抛售动机。这种机制为新币设计了一个「死亡陷阱」,使得TGE后价格更大概率呈现单边下行趋势,进而引发市场做空情绪,形成恶性循环。
相比之下,那些从零开始、低市值起步的社区币尽管存在较大未知风险,但不少散户仍选择回避那些下行预期和确定性较高的VC币。
3)流动性枯竭的市场环境对VC币的影响尤为致命。试想,当所有参与者都认为TGE后抢先卖出是最优策略,且做空是理性选择时,所有VC币上线都会面临极大的抛售压力。特别是在整体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,VC币很可能成为被「献祭」的对象。
这如同一个「囚徒困境」:项目方若大方空投会被抛压,若惜筹不释放又会遭到舆论抨击。最终结果是:市场缺乏足够的买盘支撑。
4)问题显而易见,那么如何破解VC币的信任危机?关键在于重构项目方、VC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平衡点,例如:
1、低估值起步,留足上升空间:项目方和VC应接受更低的起始估值,使TGE成为项目价值的起点而非顶点,给予市场足够的增长预期。(最近一些项目的高额融资表明问题尚未完全激化。)
2、部分环节去VC化:在特定环节引入社区参与,通过DAO治理、IDO、公平发行等方式,降低VC在代币分配中的主导权,增加社区权重。
3、差异化激励机制:设计针对长期持有者的额外激励措施,将价值真正回馈给项目生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,而非短期投机者。这需要对空投机制进行进一步升级。
4、透明化运营:项目方应回归初心,定期公开开发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,建立透明问责机制,而非仅在TGE前后进行单边市场宣发。
综上所述,VC在Crypto行业成熟化进程中功不可没,谈VC币色变并不意味着完全去VC化。没有VC的行业可能会陷入阴谋集团横行的局面,这也是行业难以承受的另一劫难。
当前,Crypto市场的融资生态亟待重构。VC应从消极的「套利中介」转变为积极的「价值赋能者」。本质上,当前VC币的困境不仅反映出市场过于内卷,也是Crypto市场日趋成熟的体现。这对普通投资者甄别优质项目、理性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